3.1 概 論
3.1.1 產品設計的范疇
工業設計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從英國莫里斯的“工藝美術運動”,到德國的包豪斯設計革命及美國設計的廣泛傳播與推廣,工業設計經過了醞釀、探索、形成、發展的百余年歷史滄桑。時至今日,工業設計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并且有一套完整的研究體系。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工CSID)給工業作了明確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于工業設計的范疇。
工業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第一是產品設計。第二是與產品有關的視覺傳達設計o如產品的包裝、商業廣告等平面設計。第三是由產品設計擴展開的環境設計,如產品的展示與陳列,商品櫥窗設計、以及室內設計等。
產品設計作為工業設計的核心內容,它涉及面很廣,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產品設計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產品設計的對象既包括一般的日用生活制品,也包括工業生產機床、加工工具;既包括家用小電器產品,也包括專業的儀器、儀表;既包括私有的自行車、摩托車,也包括大型的汽車、飛機等交通運運輸工具;從口紅到宇宙飛船,都屬于產品設計的范疇。
3.1.2 產品設計與工藝美術
在我國,工業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尚未被有關部門及生產企業的各層人士充分認識,對產品設計有著不同程度的偏見和誤解,往往簡單地理解為藝術造型、裝飾美化,對“設計”的含義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工業設計源于手工藝和純藝術,其表象特征與藝術極為相似。在產品設計中,我們要運用一些美術創作的規律和手法,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識、美學法則、繪畫工具等,其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所設計產品形象的理解和認識,以及這種理解和認識得恰當表達;這o表達式綜合性的,是在特定的設計思想指導下的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內容與畫面的統一,而不是藝術創作中為“表現”而表現,形勢高于一切的狀況,在計算機高速發展、廣泛滲透的今天,設計師只要掌握計算機操作基本原理,借助有關繪圖軟件,就可以在顯示屏幕上進行表現o創作,隨心所欲地變換產品的色彩,表現不同角度的立,體效果;可以分解產品的各個部件,也可以重新組合;可以提供完整的平面尺寸圖,也可以任意剖視。計算機輔助設計,彌補了人們表現繪圖的不足,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提供眾多比較方案供評價選擇?,F代繪圖工具也有很大進o,各種規格尺寸的畫圓板、橢圓板、曲線板成為設計者表現復雜形體的好幫手,并使表現更準確、更迅速。而那些由不同明度、不同色相、不同純度組成的系列“記號”筆、彩色鉛筆,可以簡化設計表現中顏料的調色工作,方便了設計。由此可見,“表達’’僅僅是產品設計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產品設計的最終結果也追求整體的造型美及表面藝術效果,但這是一種實用的美,是對藝術美的一種特殊表現;這種美的表現,不是通過畫布、油彩,而是通過結構和材料及表面的工藝處理來達到的;而產生的手段,不是通過畫筆,而是通過加工機床、鐾可璞福這也就得到了與美術創作不同的結果。
產品設計過程是一個多元的總和的創造過程,從廣泛的社會、市場調查開始,充分考慮大多數人的需要,同時還要顧及到生產的工藝技術條件,顧及到才智的選擇,顧及到生產成本、經濟效益。設計過程是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創造過程,設計師不可能僅憑一時的靈感觸發,不能以個人的想當然代替I業設計自身的規律,這也許是產品設計與工藝美術創作過程的差別。產品設計的對象 而應該是內部使用功能的合理表現表現。而藝術品所追求的是形式至上,精神第一,強調個人情感的表現,是一種精神產物,只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達不到實用功能的目的。
產品設計是大機器工業的產物,并且伴隨著大工業而發展。產品設計具有大批量生產的特點,有一定的經濟、科學規范性;產品設計具有商品特性,它的成果是作為商品進入市場,為廣大用戶或社會公眾所承認和接受,不同于那些只能在沙龍上為少數人觀賞的單件工藝美術品。
3.1.3 產品設計與機械設計
第一類是所設計制作的零部件是為了影響帶動控制另一部件,如:汽車的行駛是由控制發動機,通過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即后橋帶動后輪驅動的。這一系列控制、傳動裝置就是第一類部件,是一種機器型部件,是相互關聯的部件,是以“物與物”的關系出現的;類似的家用電器中各電子元件及聯接,也屬欽飫嗖考。
另一類部件是為了人的直接使用操作需要而設計制作的,如汽車駕駛員的座椅,它雖然是“物”,但不是作用于另一物,而是作用于人,即為了駕駛員操縱汽車的需要而設計的,要求它必須適合人的生理機能,使駕駛員能舒適持久地工作。同樣,家用電器中操縱面板、按鍵、顯示器及整體外形也是作用于人,為人所使用,為人所欣賞。這一類部件是一種工具型部件,與人密切相關,作用于人,是一種以“物與人”的關系存在的。